陈豨,山东菏泽人,曾是韩信麾下重要将领,参与了平定赵国、代国的战役,辅佐韩信开创基业。因战功显赫,被封为阳夏侯配资股市,后任代国丞相,掌控赵代两地精锐军队,军权极为集中。年轻时,他多次称颂魏无忌信陵君的风范。后来在边疆驻军,广招宾客,尊重贤士,礼遇有加,名声远扬,甚至超过了实际影响力。因赵国丞相周昌举报,指责他与淮阴侯韩信暗中勾结,韩信又策划反叛,陈豨害怕祸及自身,于是联手韩王和匈奴起兵叛乱,自立为代王。
汉高祖刘邦集合全国军队,众多名将随驾亲征。陈豨在灵丘遭遇周勃、樊哈夹击,兵败,被樊哙部下斩杀,终结了他的叛乱。
陈豨之乱激起了天下大震荡,牵扯出淮阴侯韩信及彭越、英布等人的命运。淮阴侯韩信被吕后和萧何合谋诛杀于长乐宫的钟室;韩王韩信兵败于参合坡,被柴武所杀;梁王彭越拒绝征兵,最终遭到处死及族灭。淮南王英布心怀不安,举兵造反,最终也被斩杀于番阳。
侯安都出身广东乳源始兴的豪门世家,擅长骑射,是当地一位颇具威望的雄豪人物。侯景之乱期间,侯安都率军跟随陈霸先,攻打蔡路养、击败李迁仕,助力平息侯景叛乱,屡立战功,被任命为兰陵太守。陈霸先密谋袭击王僧辨,只有侯安都参与谋划,其他将领毫不知情,最终成功诛杀僧辨。侯安都多次击败北齐军队,辅助建立陈朝,被封为镇西将军、南豫州刺史,封西江郡公。陈文帝即位时,他溺死陈昌,接连镇压王琳、留异的叛乱,升任司空,兼任侍中、征北大将军,进封桂阳郡公。他威名赫赫,群臣中无人能及。然而,侯安都因功高自恃,性格骄横,日益放纵。陈文帝为人严厉多疑,召他回建康,在宫宴时将其捕获,最终被处死,享年四十四岁。
展开剩余61%侯安都身处风云变幻的时代,凭借卓越战功助力开国,与韩信、彭越、邓禹、吴汉等名将齐名。然而,他性格孤傲且骄横,逐渐放纵本性,最终难以保全自身安稳。正如陈武帝所评,将帅不可傲慢无度,侯安都正中了此道,最终应验了这一警言。
贺若弼来自河南洛阳,属于鲜卑族。他性格慷慨,志向远大,骁勇善战,擅长骑射。博学多识,声名显赫。隋文帝杨坚即位时,有吞并江南之志,任命他为吴州总管,镇守广陵,整顿军备,献上了十条攻取陈朝的策略。
隋朝伐陈时,贺若弼担任行军总管,自广陵进军,接连击败陈朝名将任蛮奴、萧摩诃等七位将领,从北掖门进入陈都。不料韩摛虎早已从朱雀门进入城中,俘获了陈后主。贺若弼因此未能亲手俘获陈后主,功绩居韩摛虎之后,两人争功时口角激烈,甚至动刀拔剑相向。
隋文帝封贺若弼为武侯大将军,晋升为上柱国,封宋国公。彼时贺若弼地位显赫,一门三公,兄弟皆为刺史和名将。他自视功高盖过朝中大臣,常以宰相自居。因对杨素为右仆射极为不满,屡屡表露不平,终被免官,怨恨更深。几年后因罪入狱,朝臣要求处死,但隋文帝念及其功绩,只将他除名为民。
隋炀帝即位后,尤为疏远贺若弼。一次北巡途中,于榆林与高熲、宇文弼私下议论炀帝奢侈无度,结果有人告发,贺若弼因诽谤朝政被处死,时年六十四岁。
贺若弼生性豪爽且英勇果断,功成名就却骄傲自满,最终因口无遮拦而丧命。若回想他父亲临终时用锥刺舌以示警戒的故事,正是因不慎言语引祸,从而失去了性命。
图片来源网络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益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